课程安排

联系我们

培训一部:李老师 186-3720-0877

培训二部:王老师 155-1880-0076

教务部:(0372)6887006

传 真:(0372)6882009

Q Q:404656685/1351052153

地  址:林州市林虑大道西段

活动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活动动态

以史为镜,促治党之严——从红旗渠精神看从严治党

时间:2019-06-25 浏览:4555次
分享:
内容介绍

9c095c56f609fba020e40a7cd697a503

20世纪60年代,为彻底解决千百年来的水荒灾难,林县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用勤劳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挥斧抡锤,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。10年艰难修渠的历程,诞生了红旗渠精神,使红旗渠精神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。

a8bfcf073370c7c9d67031d425771892

2011年,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时指出:“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,历久弥新,永远不会过时。”

去年3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赴河南调研时专程参观了红旗渠,强调要发扬“红旗渠精神”。稍后,中纪委官网也专门刊文披露了当年修渠的一些细节:这项历时十年、投资近亿元的重大工程,不曾发现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,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,没有一起请客送礼、挥霍浪费的事,连账单都有整有零、清晰可查。其中有件小事内涵十分丰富:工程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回忆,当时干部常年驻守工地,衣物无处存放,后来由财务部门作价,他买了个废弃的炸药箱当公用衣箱。为了“说得清楚”,他干脆把收据贴在箱子盖板上,谁打开箱子都能看到。 

这张小小收据,堪称是红旗渠账目明晰、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。它在细节中彰显出当时人们对纪律的自觉遵守,“遵纪”的背后则是共产党人对“本色”的坚持和守望。制度严密让干部“不能腐”,坚定的理想信念、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,则让干部发自内心“不想腐”。敬畏制度既是他们捍卫理想的方式,也恰是来自理想的自然之举。在这项看起来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面前,当年的林县干部要面对险恶的自然条件,也要面对误解、指责乃到丢官风险。但正是因为抱定了“定叫山河换新装”的理想,践行着“一切为了群众、一切依靠群众”的宗旨,他们终于通过了重重考验,没有让困难阻碍前行。

“红旗渠奇迹”发生于50年前,有人总愿意将其归因于那个“特殊的年代”。历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坐标,但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,“全面从严治党”被列为治国方略的当下,“红旗渠精神”并不是尘封在历史中的回忆。从严治党,就是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,战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,实现执政党的自我完善、自我净化、自我革新。这既要求“纪在法先”,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,明确纪律的内涵,密切联系实际、求真务实,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、不可逾越的底线,也要求唤起党员的内心自觉,以担当精神、宗旨意识诠释坚定的理想信念。以史为镜,促治党之严,这是“红旗渠精神”留给我们今天的更大财富。

扫一扫

王老师